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终止超13亿元认购!海螺水泥暂缓“炒股”背后……

  • 生活
  • 2025-02-07 19:38:07
  • 5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国际金融报

  热衷“炒股”的,终止了其耗时超过三年的认购计划,这究竟为何?

  2月5日,海螺水泥公告称,经审慎研究并与协商一致,公司不再参与认购西部建设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事宜。

  上述入股计划于2021年年末首次提出,原本是海螺水泥加码建材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环节,以及同行业“炒股”的重磅动作之一。

  如今,伴随着建材行业下行与投资活动收缩,这家水泥龙头已选择抽身,并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截至2月7日收盘,海螺水泥A股报23.96元/股,涨幅0.71%,总市值1270亿元;H股报收21.05港元/股,涨幅0.48%,总市值1116亿港元。

  终止入股西部建设

  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9月,同年10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水泥行业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后于2002年登陆上交所。该公司下属470多家子公司,员工4.81万人,经营产业涉及水泥制造、塑料制品、装备制造、耐火材料、绿色能源、环保产业等。

  凭借大举扩张,海螺水泥一边整合同行业资源,一边将业务拓展至产业链下游。2021年年末,海螺水泥与西部建设达成股份认购意向,拟出资17.6亿元认购西部建设2.51亿股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若完成,海螺水泥对西部建设的持股比例达到16.3%,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向西部建设提名1名非独立董事,参与其经营决策。

  西部建设是国内领先的建材产业综合服务商,也是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企业。上述投资原本双方受益,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受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落影响,建材产业链整体遇冷,企业业绩波动下滑。2021年至2023年,西部建设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45亿元、5.51亿元、6.45亿元。2024年,西部建设预计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亏损2亿元至4亿元。

  同期,海螺水泥的业绩也一路下行。2021年至2023年,海螺水泥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2.67亿元、156.61亿元、104.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实现归母净利润51.98亿元,同比下滑40.05%。该公司表示,主要系本集团水泥业务产品销量及价格同比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及利润同比下降。

  双方业绩下滑,导致海螺水泥的认购计划也相应变动。2022年9月,海螺水泥的认购数量由2.51亿股变更为1.93亿股。2023年10月,海螺水泥的认购数量再次变更为1.9亿股。以此测算,其出资也降至约13.34亿元。

  如今耗时超过三年,西部建设的增发批复到期失效,令这场认购计划来到终点。二级市场上,海螺水泥也不复“水泥茅”的昔日荣光,公司A股股价从2020年7月的盘中高点56.62元/股“腰斩”至如今的24元/股左右。

  “水泥茅”钟爱“炒股”

  本次认购的终止,令市场回忆起海螺水泥在资本市场的风云过往。

  一方面,海螺水泥热衷于同行业炒股,曾入股多家水泥企业,并进行“低吸高抛”。除了对西部建设的入股计划,2021年,海螺水泥还完成了对西部水泥的增持、对的举牌、对的入股以及对的买卖。仅凭借这四笔投资,海螺水泥于2021年实现收益5.21亿元。

  2022年年初,海螺水泥还斥资10亿元认购了7407.41万股非公开发行股份,目前已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该年度,海螺水泥凭借证券投资获得收益6.06亿元。

  另一方面,海螺水泥还不断对外投资成立合伙基金,投资范围辐射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产业。

  2021年7月,海螺水泥公司与中建材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及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资设立了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海螺水泥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6亿元,占合伙企业出资额的10.67%。

  2024年2月,该基金首期资金已全部实缴到位,实际募集资金150亿元。企查查显示,该基金目前存续27项对外投资,涉及公司主要归属于新材料等制造业。

  2023年6月,海螺水泥再度宣布,公司将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设立安徽海螺海通工业互联网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一位有限合伙人安徽海螺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螺资本”)彼时仅成立一年,与海螺水泥存在关联关系。本次投资中,海螺水泥出资15亿元,占合伙企业认缴出资额的30%。该基金主要投向工业互联网产业。

  同年9月,海螺水泥还斥资10亿元认缴了安徽海螺金石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20%股权,有限合伙人中同样有海螺资本。其投资范围主要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碳科技、数字产业、绿色环保及智慧交通。

  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海螺水泥的投资活动已逐渐收缩。2021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共计307.05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合计剩余113.25亿元。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223.91亿元。据海螺水泥披露,亚泰集团、上峰水泥、天山股份等类似交易被计入这一科目。

  与此同时,海螺水泥的投资收益也从2021年的14.02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5.44亿元。另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质疑海螺水泥的投资亏损情况。

  海螺水泥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也一直令市场颇为困惑。

  截至2024年9月末,海螺水泥账面货币资金高达750.25亿元,甚至远超其541.04亿元的总负债,资产负债率21.46%。

  然而在手握巨额货币资金的同时,海螺水泥却在2021年至2023年大举借款。2021年年末,海螺水泥短期借款为32.9亿元,长期借款为37.48亿元,短期借款于次年年末飙升至100.37亿元,长期借款于2023年年末已增加至156.12亿元。

  面对投资者的疑问,海螺水泥回应称,公司下属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主体,部分下属子公司贷款业务主要是为满足正常的经营发展及优化债务结构需要。

  转向新能源可行吗?

  主业不济叠加“炒股”战略收缩之下,海螺水泥也在寻找其他业绩增长点,例如,入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领域。

  2021年8月,海螺水泥公告称,拟斥资4.43亿元收购关联方海螺投资持有的海螺新能源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光伏、风电、储能系统相关业务。2021年10月至12月,海螺新能源独立出资设立了15家新能源公司。

  2022年3月,海螺水泥发布了关于新能源业务投资计划的公告,2022年,公司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

  2023年1月,海螺新能源与中煤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海螺中新明光市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新集明光市新能源有限公司。同年,海螺水泥旗下公司还与其他企业合资设立了多个新能源公司。

  但从最新披露情况来看,海螺水泥的新能源业务尚处发展初期,也并未产生实际业绩。截至2024年6月末,海螺水泥光储发电装机容量仅545MW,新能源业务贡献营收情况也无披露。

  2024年半年报显示,海螺水泥下属凤阳光伏产业一体化项目一期正在建设中,预算达22亿元,彼时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为19%。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正面临第四轮下行调整周期,跨界者往往面临更大生存压力和淘汰风险。记者还注意到,海螺水泥控制下的多个新能源公司已被注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