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上海首例!货车超载压塌桥梁,“认购碳汇”实现“特殊修复”

  • 文学
  • 2025-02-20 22:04:10
  • 16

夜深人静,一辆重型自卸货车驶过一座水泥桥后,桥梁轰然坍塌,所幸无人员伤亡。

2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检察院)获悉,此前,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从该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收到这样一条线索,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是由货车超载引发。

近期,浦东新区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碳交易”实现了对这起安全生产事故的民事公益赔偿。公益诉讼检察官通过现场勘验、查阅和调取相关数据材料,测量出桥梁受损导致的车辆绕行距离,结合该区域日常车流量、最新公布的中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单位燃油碳排放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对本案件新增碳排放量的计算方式。经法院裁定,涉案公司支付5268.20元,用于购买并注销70吨上海碳普惠减排量。这是上海市首例安全生产领域适用“认购碳汇”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本文图片均由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提供

超载毁桥,公益损失如何计算?

检察机关表示,尽管本案这起安全生产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涉案桥梁系国有,桥梁坍塌侵害了国家利益,也使得此处的交通功能瘫痪,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造成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导致重大事故,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提起公益诉讼。

浦东新区检察院立即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并派检察官前往相关单位详细调查。经相关部门勘查,涉案超载货车归某道路货物运输公司所有,事故发生时货车实际载量超过车辆限值7220千克,超限率为23%,这是导致该桥梁被压坍塌的直接原因。

受损桥梁原本是一座已略有年代感的水泥桥,可供行人、车辆通行,目前其所在区域已被列入拆迁范围,相关工程结束后,该桥梁将被弃用,已无重建必要,但是事发前仍在正常使用,桥梁坍塌导致行人、车辆过河不得不绕道而行。

公益诉讼检察官通过现场勘验、查阅和调取相关数据材料,测量出桥梁受损导致的车辆绕行距离,结合该区域日常车流量、最新公布的中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单位燃油碳排放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对本案件新增碳排放量的计算方式。

“认购碳汇”实现“特殊修复”

事故发生后,相关行政部门已就涉案公司的超载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2024年10月23日,浦东新区检察院与涉案公司开展磋商,确认该案损害事实并就民事公益赔偿事宜达成协议。

事故造成桥梁直接物损价值17万余元,涉案公司除了赔偿桥梁坍塌造成的国家利益损失,还应该承担新增碳排放总量的赔偿责任,弥补公益损失。经计算,自事故发生当天起至达成磋商协议之日止,新增碳排放量共计69.68吨。

针对碳的排放量增加这一客观损害,相应的救济方式是增加碳的吸收量,于是浦东新区检察院建议,涉案公司可以通过认购相应的碳汇量实现赔偿。

承办检察官介绍,认购碳汇是一种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或碳普惠减排量来抵消自身碳排放的环保行为。将“认购碳汇”应用在公益诉讼领域,既是法律监督的创新,也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本次也是浦东新区检察院首次将“认购碳汇”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民事公益诉讼赔偿。

为保障磋商协议的可执行性,协议签署当日,浦东新区检察院与涉案公司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2024年12月17日,法院依法裁定磋商协议有效。

有话要说...